【评析】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或二年(159),当时杜甫在京城任左拾遗。左拾遗为谏官,遇到大事要在朝会上庭诤,有不同意见也可向皇帝密奏封事。这首诗写的就是杜甫在门下省值夜,夜半起草好了谏疏却没有睡意,迫不及待地等待上朝奏事的情景,表达了杜甫积极的参政态度,显示出诗人一片爱国心。
“花隐”两句写的是傍晚之景。“花”和“鸟”应题中的“春”。花朵渐渐隐没在夜色之中,归巢的鸟儿鸣叫而过。首联写的是近处小景,小而不俗,“啾啾”先出鸟声,真实鲜明,又用鸟鸣烘托出殿中的静谧。接下来一联转写远处阔景。“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时间应是到了夜半,星星在千家万户的上空闪动,月亮依傍在皇帝居住的宫殿边,那里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在写景之中寓含着对皇帝的歌颂。
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写作者值守时的情况。“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值夜可能是不能睡觉的,或者作者根本没有睡意。他听着金锁开动的声音,想到官员骑马上早朝的玉珂声从风中传来。看来作者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皇上了。看罢尾联,果然如此。“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原来明天早朝要上封事,因此多次询问“夜如何”。“夜如何”化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数问”二字显示出诗人的焦急,一片忠心为国之心跃然纸上。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何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一段,在西安附近。
太乙:即太乙峰,终南山主峰。天都:古代传说中上天帝王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天空,形容太乙峰之高。
青霭:云气。入看:走近看,走拢来看。
【评析】 王维的诗有“诗如画”之说,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即是一幅辽阔的画卷,山峰高耸,快要接近天顶,山川绵延,一直连到海边。终南山当然没有真的高到天、延到海,这里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来说它的高和广。
颈联从远景聚焦到了近景,描绘了一幅奇幻画面。“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运用了互文手法,望着茫茫白云和蒙蒙青霭,以为继续前行就可以摸到它们了,等到进去却什么也看不到,回过头去,它们竟在身后慢慢地合拢。终南山中云雾缭绕的妙境,也进一步说明了终南山之高、终南山之秀。那缥缈的白云,让人如在仙境。
第三联是登上峰顶所见景致。“分野中峰变”是说阳光下,从中峰开始为界限,山南山北的景物有明显的变化。“阴晴众壑殊”,众峰林立,沟壑纵横,向阳的一面自然明亮些,而背阳的那边就会显得暗淡些,千岩万壑,或浓或淡,姿态万方。
以上三联都是写景,最后一联转入写事。“欲投何处宿,隔水问樵夫”,问对岸的樵夫哪里有住的地方。也许是走得太久太远,天色渐渐暗了,诗人想要找个地方住宿,以便明天再继续游览终南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终南山的高远。同时也因为日暮时诗人和樵夫的隔水问答,使得山中行旅不显孤寂而更有生趣。
登总持阁 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