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陈列,这里指使用。
小国少民。让人民虽有十倍百倍于人力的器械却不使用,让人民看重生死而不愿迁徙到远方;虽有舟车,却没地方可用;虽有武器,却派不上用场;让人民重新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让人民觉得饮食甘美、衣服美丽、居住安适、风俗和乐。邻国之间,可以互相望得着,鸡鸣狗吠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却老死不相往来。
八十一章
本章是传世本的最后一章。前半指出在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这些同是正面、看似一致的品质之间,往往存在反向、矛盾的关系。这些认识既是经验的升华,也是老子一以贯之的辩证思想的体现。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其意与老子这里所说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颇相近似。可见孔子与老子对于某些问题有相近的认识。“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与四十八章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相通。博学是一种美德,但超越博学获得真知,却是另一种更高的美德。在真理面前,博学多识有时甚至是一种累赘,而对于执迷不悟的人来说,博学多识有时甚至是一种障碍。譬之于佛理,因觉悟而获得真知乃是菩萨乘,由博学而获得知识则最多只能算是声闻乘。
本章后半着重表彰圣人“不积”与利他的美德。圣人不聚积财物,而且把“给予”看作一种收获,把“付出”看作一种回报。这确实是一种盛德,但也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在那些真正具有伟大品格的人物身上,都能看到这种圣人的影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辩:善于说话,能言善辩。
知者:知道的人,指有真知的人。
不知:不知道,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