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石匣营有樵人入山 [16] ,见一道人坐洞中,未尝求食。众以为异,赍粮供之。或有识者,盖即罗也。馈遗满洞,罗终不食,意似厌嚣 [17] ,以故来者渐寡。积数年,洞外蓬蒿成林。或潜窥之,则坐处不曾少移。又久之,见其出游山上,就之已杳,往瞰洞中 [18] ,则衣上尘蒙如故。益奇之。更数日而往,则玉柱下垂 [19] ,坐化已久 [20] 。土人为之建庙,每三月间,香楮相属于道 [21] 。其子往,人皆呼以小罗祖,香税悉归之。今其后人,犹岁一往,收税金焉。[16] 樵人:打柴的人。嚣:喧嚣,喧哗。
[18] 瞰:看,窥视。玉柱:佛道两教称人死后下垂的鼻涕,认为是成道的象征。元末明初陶宗仪《辍耕录·噪》:“王(和卿)忽坐逝,而鼻垂双涕尺馀,人皆叹骇。关(汉卿)来吊唁,询其由,或对云:‘此释家所谓坐化也。’复问鼻悬何物?又对云:‘此玉筯也。’”
[20] 坐化:佛教称和尚结趺端坐而死。香楮(chǔ):祭供先人用的香和纸钱。后来,石匣营村有个打柴人上山打柴,看到一道人坐在山洞中,从没见他吃过东西。众人感到很奇怪,就带上粮食送到洞中。有人认出了这个道士,原来就是罗祖。人们送来的食品摆满了山洞,罗祖最终也没吃,还表现出厌烦喧嚣的情绪,因此来看他的人渐渐减少。过了数年,山洞外的蓬蒿长得如小树林一样茂盛。有人偷偷窥视,罗祖仍坐在原处一动没动。又过了好久,有人看到他出来在山上行走,近前去看,杳不见人;再往洞中窥视,罗祖仍坐在原处,衣服上的尘土也原封不动。人们更加感到奇怪。过了几天再去看,罗祖已玉柱下垂,坐化成仙很久了。当地人为他建了一座庙,每逢三月,前来烧香的人络绎不绝。他的儿子也来烧香,人们称他为小罗祖,把香火钱都送给了他。现在罗祖的后代每年仍到庙里来一次,收取香火钱。
沂水刘宗玉向予言之甚详 [22] 。予笑曰:“今世诸檀越 [23] ,不求为圣贤,但望成佛祖。请遍告之:若要立地成佛 [24] ,须放下刀子去。”[22] 沂水:县名。位于山东东南部,因沂河过境而命名。檀越:施主。梵语音译。佛教徒称向寺庙及僧侣施舍财物的人为施主。
[24] 立地成佛:佛教禅宗(南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积恶之人转念为善,便可成佛。宋普济《五灯会元·绍兴府东山觉禅师》:“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飏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在佛教看来并非单指暴力行为,也包括一切恶念、烦恼、执着、妄想。沂水人刘宗玉向我详细地讲述了这件事。我笑着说:“现在那些信佛的人,不想成为圣人贤人,只希望成为神仙。请告诉这些人:若要立地成佛,必须放下手中的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