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意味着要把历代先王的法令制度推倒重来,摧毁传统这得有多
变法,意味着要把历代先王的法令制度推倒重来,摧毁传统。这得有多大的勇气。人有惰性,国家亦然,传统就是惰性。当一件事成为一种习惯,就有一种巨大的力量阻止其变化。
秦孝公忽然想起吴起。这位秦国克星离开魏国后,前往楚国,在楚悼王的全力支持下推行变法。岂料楚悼王刚死,尸骨未寒,一群顽固派便反攻倒算,将他射死在楚悼王的尸体之旁,楚国的变法半途而废。这就是变革的下场!秦国顽固派的势力,比起楚国一点也不逊色,秦国的变法,也会无疾而终吗?秦国的强大,会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梦想吗?
想到这里,秦孝公焦躁不安了,吞吞吐吐地说:“我想变法,又怕天下人非议我。”
此时的秦孝公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即便他是君主,要以一人迎战一国之人,他信心瞬间崩溃。
商鞅也只有二十多岁,比起秦孝公,更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他慨然道:“优柔寡断者不会成名,迟疑不定者难以成功。真正高人的做法,必定超乎寻常人的见解;有独立见解的智者,必定遭众人的厌恶。有智慧的人在事情发生之前便能看到结果,愚蠢的人即便事情发生了也懵然不知。智慧的人少,愚蠢的人多,主上要做成一件事,不可与民众商量如何开始做,因为他们不过是鼠目寸光。您只需要在事成之后,让民众享用现成的果实即可。有高尚道德的人总是不合于习俗,建立大功业的人总是独断专行,不与众人共同商量。因此,只要可以强国,不必效法旧的规章制度;只要有利于民众,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要成就不世之伟业,就要有超越凡尘的雄心。
雄心战胜胆怯。
秦孝公决心留下商鞅,推行变法,扭转暮气沉沉的秦国政治。此议一出,一片反对声浪,这原本是预料中的事。
这是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战争,却杀机密布。商鞅要舌战群臣,为变法辩护。面对疾风暴雨般的进攻,他能顶得住吗?
老官僚甘龙率先跳出来反对道:“你简直胡说八道。自古以来,圣人教化人民不改变习俗,智者治理国家不变更法令。顺着民俗来教化,不费力却易成功;沿袭旧法来治国,官吏习惯,百姓安心。”
说白了,像甘龙这样的既得利益者,最不喜欢改变现状,只要窝在旧的体制下,他的个人利益就不会受到冲击。
话音刚落,商鞅就给他当头一棒:“您所说的,不过是俗人的见解罢了。平庸的人被习惯所左右,学者们又拘泥于自己的见闻,不能突破常规。这两种人,不能跟他们讨论变法的事。历代的礼法制度都是不断革新的,而非一成不变。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是不同,但都能称王天下;五霸的法度也各不相同,但都能称霸诸侯。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揭示真相:智者创建法令制度,而愚者只是受其制约;贤者更改礼制,平庸者受其束缚。”
说到这里,商鞅用坚定的语气对秦孝公说:“受制于旧法者,不可与之谈变法;受制于旧礼者,不可与之谈政事。主上不要迟疑不决了。”
又一人跳了出来,杜挚喝道:“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要变更法度;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要变更工具。效法古制,可以不出差错,遵循旧礼,可以避免偏差。”
商鞅轻蔑地质问说:“您口口声声说要效法古制,请问是效法哪一代的古法呢?又是遵循谁的礼制呢?伏羲、神农教化却不诛杀;黄帝、尧、舜诛杀而不过分;周文王、武王时代法度、礼制又异于前代。事实上,治理天下绝不仅有一种方法,何必非要效法古代呢?商汤、周武王不受古法的拘束,却成就王者之业;夏桀、商纣不变更古制,最终走向亡国。因此,循规蹈矩并非就是好,突破常规并非就是坏,关键是要顺应时势而定。”
- 这样做简历,容易适得其反[图]
- 教培机构纷纷退场,培训老师何去何从?[图]
- pcr证可以自己报考吗[图]
- 专利工程师是做什么的[图]
- 个人资质证书有哪些[图]
- 想要有面试,必须让HR忘不了你的简历[图]
- 室内设计师谈单技巧[图]
- 孕妇感冒 家中自有“良药”[图]
- 迎接宝宝的16项准备[图]
- 请告诉我正确服用龙牙的禁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