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开元年间的一个春天李白送孟浩然下扬州时作开元十五年(
此诗是开元年间的一个春天,李白送孟浩然下扬州时作。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来到安陆,娶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开始“酒隐安陆”的十年岁月。此后不久,李白结识孟浩然。广陵:扬州。
【评点】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此诗大意是楼头送别,用景物写出离愁。行人自长江“东”下,所以首句用一“西”字,二句用一“下”字,并且首句标出送别之地是“黄鹤楼”,二句标出送别之时是“三月”,送往之地是“扬州”,结构即非常绵密。三句始写离情,望断碧山,目送孤帆,行人已去,长江自流。景物可画,别情难遣。(第363-364页)
俞陛云《诗境浅说》:送行之作夥矣,莫不有南浦销魂之意。太白与襄阳,皆一代才人,而兼密友,其送行宜累笺不尽。乃此诗首二句,仅言自武昌至扬州。后二句叙别意,言天末孤帆,江流无际,只寥寥十四字,似无甚深意者。盖此诗作于别后,襄阳此行,江程迢递。太白临江送别,直望至帆影向空而尽,惟见浩荡江流,接天无际,尚怅望依依,帆影尽而离心不尽。十四字中,正复深情无限。曹子建所谓“爱至望苦深”也。(第163页)
下江陵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题一作《早发白帝城》。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因永王李璘谋反案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行到白帝城遇赦。此诗即作于遇赦东归途中。江陵:今湖北江陵。
白帝城:位于今奉节东瞿塘峡口白帝山上。
【评点】 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无非是写三峡水流之急,船行之快,是一首咏山水、纪旅行的诗。我们还可以引《水经注》写三峡的那一段文字来印证。但是诗的意思如果仅仅是这些,那不过是把《水经注》改写成为一首诗而已,就不会成为千古绝唱了。这首诗还有更丰富的意思,那就是表现了诗人自己心情的轻松和喜悦。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走到三峡,遇赦返回的时候写的。正因为不久之前有逆水而上的艰辛,所以遇赦归来顺流而下才格外感到轻松和喜悦。这种感情,诗里没有直说,而是以轻快的节奏流露出来的。除此之外,我感到诗里还有一种惋惜与遗憾的感情。上三峡的时候,李白大概没有心情欣赏周围的景色。当时他写过一首《上三峡》,诗里说:“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可见他当时的心情是多么沉重。如今他遇赦返归,顺着刚刚走过的那条流放路,重又泛舟于三峡之间,他一定想趁着这个机会饱览三峡的壮丽风光。可惜他还没有看够,没有听够,没有来得及细细领略三峡的美,船已飞驶而过:“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喜悦之中又带着几分惋惜和遗憾,似乎嫌船走得太快了。(《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17页)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本诗大意是写自白帝到江陵舟行的迅速。首句着“彩云”两字,系指白帝城高出彩云之间,有据高顺流而下之意。二句“千里”言路程之远,“一日还”言行舟之快。这两句已将舟行迅速之意写尽。三句转到两岸猿声,和下文万山互相映带。四句写舟行之快,用一“轻”字,又可见水势之急泻。舟行不稍停留,诗笔也一泻直下,毫不泥滞。(第364页)
俞陛云《诗境浅说》:四渎之水,惟蜀江最为迅急。以万山紧束,地势复高,江水若建瓴而下,舟行者帆橹不施,疾于飞鸟。自来诗家,无专咏之者,惟太白此作,足以状之。诵其诗,若身在三峡舟中,峰峦城郭,皆掠舰飞驰。诗笔亦一气奔放,如轻舟直下。惟蜀道诗多咏猿啼,李诗亦言两岸猿声。今之蜀江,猿声绝少,闻猱猩皆在深山,不在江畔。盖今昔之不同也。(第165页)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痣长在哪里不好?厄运痣分析[图]
- 预防颈椎病从日常生活着手 预防应选个合适的枕头[图]
- 选择骑行眼镜的窍门 普通太阳镜和骑行眼镜的区别[图]
- 又这首词主要是写一个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这个女性形[图]
- 《汉晋春秋》曰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图]
- 张九龄( ~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图]
- 镡(xín)城许慎注在武陵西南接郁林按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南靖州[图]
- 大约在那时候我国就已出现了一种用兽皮缝制的鞋子人们穿着这种鞋[图]
- 一五四异宝奇珍俱是必争之器;瑰节奇行多冒不祥之名总不若寻常历[图]
- 五则攻之兵力五倍于敌就主动向其发起进攻倍则分之倍加倍分分散有[图]